设为首页 | 收藏本站 您好,姚安县博物馆欢迎您! 今天是
  • .
  • .
  • .
  • .
  • .
姚安九书院与四学堂
发布时间:[ 2025-04-23 15:09:13 ] 浏览次数:[ 142 ]

姚安位于滇西腹地,南诏、大理国时期先后为姚州都督、弄栋节度使驻地。到了明清时期,又先后设姚安府和姚州。

(姚安风光)

和其它府厅州县一样,当时的姚州除设置姚安府学、姚州州学以外,还先后建设了九座书院,以培养人才。它们分别是明朝的栋川书院、三台书院和南中书院;清朝的麟凤书院、结麟山馆、鳌峰书院、大成书院、德丰书院和凤岫书院。其中:

明正德八年(1513年),由知府黄澍所建的栋川书院是姚安最早的一座书院,它位于姚安府城外西北隅。嘉靖二十四年(1545年)重修。嘉靖三十八年(1559年),知府杨日赞增建前后堂和左右室。万历初年,朝廷下诏禁止办书院。于是,栋川书院一度被废除。康熙三十三年(1694年),知府姚偕将栋川书院移地新建于府城东边,后毁之。光绪年间,甘雨又将城外西南隅的观音寺改建栋川书院。

三台书院由姚安知府、明代著名思想家李贽就德丰寺禅堂创办于万历五年(1577年)。他本人曾经常到此讲学,宣扬自己的思想学说。

(李贽像)

南中书院位于姚安府城东关,由分守道李材建于万历十三年(1585年)。

麟凤书院由知府倪巽生创建于康熙二年(1663年)

结璘山馆,由土司高奣映于康熙年间归隐结璘山后所建。虽然办学时间不长,只有二十余年,但办学效果却十分显著。民国《姚安县志》统计,该山馆成进士者二十二人,登乡荐者四十七人。

(高奣映铜像)

乾隆三十五年(1770年),裁姚安府,于是邑人夏诏新捐银一千六百两,加上绅民捐款七百两,将旧知府署买下,并用前三进院改建了鳌峰书院。

乾隆十七年(1752年),知府丁士可建大成书院于尊经阁右,还为书院每年专设馆谷六十三石,以作山长束脩。咸同滇乱间,被迫停办,房屋设施毁于战火。同治十二年(1873年),州人朱士云筹集经费修葺上房、讲堂及书舍四间。光绪十年(1884年),廪生刘诚筹集经费新建书舍六间于讲堂外。光绪二十五年(1899年),代理知州王琳又筹集经费,新建上房三间。光绪二十八年(1902年),代理知州梁正麟提拨寺租,设舍生二十名,月给膏火。赵鹤清、由云龙等云南名士就曾就读于此。

道光年间,州人官全德出资,改德丰寺为德丰书院,一直办到清末学制改革。

光绪年间,光禄马驷良在凤岫山创建凤岫书院,为家乡培养人材

(光禄古镇)

光绪三十一年(1905年),清廷下诏罢科举考试,专门培养科举人材的书院也结束了其历史使命。取而代之的是由西方引入的各种学堂。当时姚安地方主要有以下四所:

1、德丰书院停办后改为两级小学堂。

2、凤岫书院停办后改为栖凤学堂。

3、大成书院停办后,举人甘季贤呈准,于光绪三十二年(年1906)年改为养节堂。宣统间,甘孟贤又将养节堂改为女子学堂。

4、甘氏家族为姚安科举世家,在罢科考之后,积极捐输,筹办姚州甘氏私立两等学堂,延聘名师,以教授甘氏子弟及乡民之子,为地方教育之发展作出过不小的贡献。

下图中为清末姚安官员与学堂师生合影一张,但具体是其中哪一所还有待进一步考证。如有知情者,还请留言指教。

电话:0878-5712169 传真:0878-5712169 邮箱:yaoanmuseum@163.com 地址:云南省楚雄市姚安县栋川镇南正街德丰路37号 邮编:675300
版权所有:姚安县博物馆 滇公网安备 53232502000125号 滇ICP备19008683号
技术支持:云南品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

云南省网站警察报警平台

姚安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渠道